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农家女古代生存手册在线阅读 - 第92节

第92节

    先和方石以及方家族长去了县衙,请书办把契书写好,另外把罗大夫妇也改了。

    拿到契书过后, 方族长准备告辞, 阮芷娘挽留道:“不如族长跟我们一起去看铺子参谋参谋?”

    方族长欣然同意。

    “老爷,我打听好了,食铺没人出租,不过东街一个成衣铺子打算卖了,改一改应该可以做成食铺。”管家在前面带路道。

    桓壁县只有一条主街, 但这条街很长,大家就把它分成了东街、中街和西街, 东街就靠着他们清河乡方向。

    “你知道那个铺子吗?”李玉儿问走在旁边的方石道。

    方石想了一下:“东街只有一个成衣铺子, 叫包氏成衣铺, 位置不错,但我没有进去过。”

    地段不错就好,只是不知道盘下来要多少银子。

    很快, 李玉儿她们就走到了包氏成衣铺,铺子在主街和侧街的路口,地段确实不错。

    铺子里的伙计一见管家便道:“是来看铺子的吧?快进来。”

    李玉儿也跟着进去,进门便看到了一个收拾的干干净净的铺子,面积不小大概能够放下五六张桌子,心里更加满意了,只是不知道这个铺面的地契带不带后面的房间。

    “你们里面的衣裳是卖完了吗?”蓓香左右看了看便问道。

    那伙计无奈的笑了笑:“还压了一大批货呢,只是这段时间来问价的人,没一个打算开成衣铺子,我们也只有把那些衣裳收好了。”

    还有其他人来问价?李玉儿心里升起了一股紧迫感,转头问伙计道:“我们打算开食铺,不知道你这里带不带灶房?”

    “后面两间房子,你们需要也可以改成灶房。还有一口井,做食铺正合适。”伙计说着就把程礼和阮芷娘往后院引。

    拉开隔帘推开门,入眼就是一个不大的院子,院子中间有一口井,伙计指着那个砌着石台的水井道:“这口井是我们这旁边三家一起用的,但水量很足,两年前大旱的时候都没断过水,你们可以放心用。”

    李玉儿看了看,井台旁边还有没干的水痕,就知道井里现在确实有水。

    “这两间房子是我们的,本来一间是用来当仓库,一间用来休息的,你们接手了自然可以改成灶房。”伙计那钥匙打开了房门道。

    两间房间一个大,一个小,大的那个改成灶房完全够用。

    阮芷娘和程礼看了之后都觉得比较满意:“怎么卖?”

    “我们东家急需要银子,现在只要三十六两。”

    方家族长失声道:“三十六两?!我记得这个铺子你们是两年前灾荒的时候买的吧?那时候十几两就能买个铺面,这才多久你们就卖这么贵?!”

    “现在可不是那时候了,如今县城繁荣,我说的银子已经是一个很实诚的价了。”伙计道。

    真是jian商!方家族长在心里喊道,但要买的程礼,他也不好多说。

    阮芷娘在后面问管家道:“你这段时间在打听铺面,这个价格怎么样?”

    “这个大小,这个地段差不多就是这个价。”管家躬身道。

    程礼有点犹豫,昨天阮芷娘已经给他算了一笔账,他们的银子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,要是盘下这个铺子,剩下的银子就更少了。

    “产业肯定是要置的,光靠那十几亩地,肯定支撑不了家里的花费。”阮芷娘看出了程礼的犹豫,柔声劝道。

    李玉儿也觉得这价格有点贵,转头问管家道:“这附近还有没有其他要出售的铺子?”

    “南街还有一个,但那个在街尾,即小又旧,也要二十五两。”

    这样一说,这个三十六两还是良心价了。

    “盘下来吧。”程礼最终下了决定。

    一边交了银子,一边交了房契,这个铺子连同后面的两间屋子就是程礼的了。

    “现在来想一想怎么布置吧。”阮芷娘看着空荡荡的房间道。

    李玉儿看了一下:“要做食铺,桌椅碗筷肯定少不了,后面的灶也要请人修。”

    “灶就不用专门请人修了,我家老二就会,下午让他过来砌,两天就能砌好。”方家族长直接开口道。

    程礼道:“那就有劳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碗筷买就是了,桌椅是直接买还是请人打造?”管家问道。

    阮芷娘想了一下:“直接买吧,反正铺子里主要是卖吃的,桌椅不用太讲究,简洁大方即可。”

    “筷子也不用买,我爹就会做,让我爹砍几根竹子划好就是了。”方石插话道。

    大家一人一句,很快就把装修铺子要用的东西规划好了。

    “厨房里还要添些调料和刀具锅铲。”李玉儿道。

    阮芷娘对管家道:“一会儿和桌椅一起买回来。”

    “夫人,我去买,到时候可以直接试试顺不顺手。”李玉儿以前都是自己去适应刀具,现在有机会自然要挑顺手的。

    阮芷娘看着李玉儿的目光中带着威胁:“难不成你还想在这里当厨子?”

    “可是家里只有我习惯了做饭啊。”李玉儿后退了一步,小心的说道。

    蓓香道:“在家里只做三顿饭,在铺子里可是要做一整天的,你这双细胳膊还要不要了?”

    “在程府大厨房的时候,我也是整天做饭的。”

    阮芷娘执起李玉儿的手道:“你要是整天做饭,我还给保养这双手干什么?”

    “那这个铺子要请人?”阮芷娘说起双手,李玉儿又想起了上一次阮芷娘生气的事情了,不敢硬顶,却还是有些担心:“请人的话,短时间内不一定找得到合适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请不到厨子,租出去也行。”程礼道,他第一次发现庶务这么麻烦,简直是千头万绪,这才把铺子买下来就这样,要是真的开起来了,麻烦的事情肯定更多。

    旁边的方家族长犹豫了一下开口道:“厨子啊,田家湾就有一个叫田水的,他从小跟着大厨打下手,两年前才出师,刚刚又碰到大旱很多食铺关门,之后又一直没有找到东家,现在也不知道手艺生疏没有。”

    “田家湾?那倒是巧。”阮芷娘思忖了一下问道:“不知道这个田水品行怎样?”

    方家族长仔细思考了一下,才慎重的开口:“都是一个乡的,也是看着他长大的,做事儿还算是勤恳,没看出有什么大的毛病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请方族长牵个线,帮忙问一下他的意思。”程礼拜托道。

    方族长既然说了出来,自然愿意应承这个事情。

    一切说定之后,又去买了锅碗瓢盆,把要用的东西置好了,李玉儿才跟着程礼和阮芷娘她们坐车回去。

    “一切都准备好,只等着灶台修好,厨子请好了,就能开业了。”翠蒿笑道。

    李玉儿打击到:“还要找菜源,方家可没有这么菜。”

    “去菜市买不就行了?”翠蒿毫不在意道。

    李玉儿道:“还是要有稳定的送菜农户才好,要不我们请方家的人多种点菜,这也是互惠互利的好事儿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请方家种了,田家和左家也不能漏掉。”阮芷娘道。

    李玉儿见菜源的事儿已经有了定论,又道:“一个食铺也不是厨子一个人能撑起来的,收钱的和跑堂的也不能少。总不能都请人吧,那我们还赚不赚钱啊?”

    “账房肯定不能请外人。”阮芷娘肯定道。

    李玉儿立马来了精神:“夫人,你看我怎么样?”

    “是不是嫌我把你管的太严了,所以老想往外跑?”阮芷娘无奈地笑道。

    当然是想要把换她身契的产业赚回来,不过这话不能说出来。李玉儿连连摆手:“当然不是。”

    “你就老老实实的在家里念书绣花吧。”阮芷娘道。

    看着阮芷娘认真的表情,李玉儿也不想违背她的意愿,只能点头同意,帮忙赚钱的事儿以后再想办法吧。

    “夫人,不如我去铺子收钱?”蓓香郑重的问道。

    阮芷娘看着她认真道:“你要想好了,铺子里和家里和程府里都不一样,可能会接触到三教九流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想好了!”蓓香肯定的点头。

    正在这时,马车停了了下来,原来已经到家了,阮芷娘又沉思了一回儿才起身下车:“我再想想。”

    “管家娘子应该也会算账吧?夫人怎么不让管家娘子去?”翠蒿见阮芷娘的脸色有点沉重,小声问李玉儿道。

    因为罗家人不可信!李玉儿不能直说,想了想道:“罗大罗二刚刚分出去,家里的事情肯定很多,夫人大概是体恤她要照顾两个儿子吧?”

    ☆、第145章 厨子

    “老爷夫人, 前面猴家梁有一大片土地刚好出售, 价格正合适呢, 您要不要买?”管家禀报道。

    阮芷娘进来正好听到了这话, 开口问道:“现在卖?以前没有消息?”

    “是老奴的错, 以前没有打听到。”管家躬着身子回道。

    程礼连忙宽慰道:“不怪你, 那阵子正在搬家, 千头万绪的, 一时疏忽也是正常的。”

    阮芷娘也没计较, 转头看着管家笑问道:“罗大和罗二是打算买地了吗?”

    管家的背后生出了冷汗,连忙解释道:“就是他们两个买地,才打听到了猴家梁卖地的事情, 所以我赶紧过来禀报老爷和夫人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吗?那猴家梁大概有多少地呢?”阮芷娘对于管家的话不置可否, 走到程礼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后才问道。

    管家不敢隐瞒:“那一片上等地、中等地加下等地大概有五十亩。”

    “五十亩?我们家刚刚盘下铺子,怕是拿不下那五十亩地了。”程礼计算这家里的银子有些忧愁道。

    阮芷娘却是不急,她问管家道:“你们打算买多少?”

    “这个……,这个,我们也买不了多少。”管家把身子埋的更低了:“老爷夫人您们买了大头, 再让那两个不成器的买剩下的。”

    程礼转头看向阮芷娘道:“开铺子要花费一大笔银子,在没有地里没有收获之前, 我们就靠着那些银子支撑花销了, 到底要不要买?”

    “在没有天灾的情况下, 一亩地能养活两个人,再加上日常花费,一亩地能养一个人就不错了。我们现有的那十几亩就刚够吃, 想要存粮怕是有些困难,我本来想碰到合适的机会就再买一些地,现在有这个机会正合适。”阮芷娘思忖了一下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确实是该买,但就怕银子周转不开,要不就先买三十亩?”程礼和阮芷娘商量道。

    阮芷娘点点头:“确实要留些银子应急,三十亩刚好,过了就该惹眼了。”

    程礼正要转头吩咐管家,就被阮芷娘阻止了。

    “猴家梁到底是个什么情况?周围有没有人家?还有多少人打算买?”阮芷娘问管家道。

    管家擦了擦汗:“猴家梁在对面那座山上,是一片向阳的好地,周围一颗遮阳的树都没有。周围有十多户人家,是以前卢家的佣户,现在地换了主人,想来他们也愿意换个主顾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说来,那片地的条件不错了?难道就没有别人看上那片土地?”阮芷娘又追问道。

    管家吞了口水道:“清河乡另外一个大户彭监生家里也有意购买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”阮芷娘点了点头道:“看来这买地的事儿得跟彭监生商量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