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农家女古代生存手册在线阅读 - 第108节

第108节

    “玉儿,你都不怕?”朱砂惊奇道。

    李玉儿回头看了一眼,也有些心脏发紧,眼睛发晕,又深呼吸了一会儿,在心里安慰自己道:不要怕,以前也爬过高山,现在只是不习惯,很快就好了。

    也许是适应了,也许是自我安慰有了效果,李玉儿的心情很快就放松了,还觉得这样往下看风景很有趣味。不过她还记得安全为上,没有多看就转过头来对朱砂解释道:“我小时候经常去山上割草、找野菜,已经习惯了,所以不大害怕。”

    “小时候?我记得你六岁就来了程府啊?难道四五岁就要上山?”翠蒿问道。

    李玉儿回忆道:“我们家人口少,所有人都要干活儿的,割草还算是一个轻松的活计了。”

    “割草,你们家也养了牛吗?”朱砂有些疑惑,如果养得起牛的话,李玉儿应该不会被卖啊。

    李玉儿摇头道:“割草是为了盖房子和当柴烧。”

    在李老头还没有分家的时候,李家是一座瓦房,分家之后屋顶的瓦片要分给三家人,明显就不够用了,她家那时还背负着债务,自然没有钱去买瓦,只能用茅草代替瓦片挡风雨了。

    “当柴烧?满山遍野不都是柴吗?”朱砂奇怪的问道。要说盖房子她还能理解,因为现在还有穷困潦倒的人住着茅草屋,但当柴烧她就不能理解了。

    李玉儿看着周围的树木回忆道:“我们那地方贫瘠,虽然也有树林,但树木没有其他地方多,每一棵都很珍贵,要用来修房子或打家具。即使家里有多余的树也是舍不得烧,要用来卖钱的,只有那种不能做栋梁又不能打家具的泡桐树才能烧。”

    “即使没有树,也还有稻草啊?”

    李玉儿回道:“稻草要用来铺床,剩下的也不够烧。”

    “难怪你小小年纪,就满手的伤口。”阮芷娘想起她最初见到李玉儿时,她手上的那些陈年伤口,心里还有些发涩。

    李玉儿一愣,抬起了双手细细观看,十指纤长细嫩,早已不复当初模样。

    李玉儿一直以为有上一世的记忆在,小时候的磨难影响不了她的性格。然而刚才她发现还是影响了,小时候的事情就像一道伤疤,她以前一直避免提起,别人问的时候,她都是一笔带过。

    但就在刚刚,在没有人询问的时候,她自己说出了小时候的事情。是她已经不在乎了吗?小时候留在心上的那道伤好了吗?

    李玉儿突然抬头看向阮芷娘,是她的温和、包容以及关爱,医好了她心上的伤,就像她手上的伤一样,被她日复一日的照顾,恢复了生机,变成了适合这个年龄的稚嫩模样。

    李玉儿也终于明白了,为什么她已经把朱万斛当亲人了,还是不愿意跟他去府城。她把阮芷娘当成了家人,当成了根,已经有了依赖。

    知道自己产生了依赖之情的李玉儿没有抗拒,小时候她每天为了生存忙碌,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也会觉得自己是个无根浮萍孤苦无依。而现在,这种情绪已经有几年都没出现过了。

    “脚好累啊。”

    李玉儿突然听到旁边翠蒿的嘟囔,发现自己身上也开始出汗了,阮芷娘一边扶着邹大娘,一边也在揉腿。

    “我都出汗了,要不我们就在前面那棵树那里停一下吧。”李玉儿抬头看了一下,上面不远处有个稍微平整的地方,已经有些背着东西的人在歇息了,便开口提议道。

    阮芷娘看着不远处的那棵树不由松了口气:“好就在前面休息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娇气。”邹大娘白了李玉儿一眼,但终究有没有说出反驳的话。

    李玉儿没有理邹大娘,自己先往上走了,想提前给阮芷娘她们找个好的位置歇息。

    走近一看,那颗树下还坐了几个熟人,是田家几个背着梨子和橘子的人。李玉儿正要去打招呼,就听到她们说起了阮芷娘。

    “唉,程夫人哪里都好,就是没个孩子。”那声音里带着些怜悯,似乎是关切。但李玉儿却从中听出了几分得意洋洋,便没打招呼,不动声色的继续往前走。

    另一个声音道:“所以说没有人能十全十美,程夫人长得好、人能干、家境好、男人也好,所以得不了孩子。”

    “要我说啊,家境好、人能干那些都是虚的,将来男人还不是要找小,还不是要给别人养孩子。自己有了孩子才是实在的,就像你一样,几个儿子,男人要做什么都会顾忌你。”又有一个声音恭维道。

    李玉儿听得胸口发闷,但她也知道堵不了别人的口,怕阮芷娘听到这些生闷气,直接走了上去。

    果然一看李玉儿,那几个人一下子就哑了声,探头探脑的往下看了看,有些尴尬的问道:“是玉儿姑娘啊,你们夫人上来了没有?”

    李玉儿没有撕破脸,这些人的话说的难听,但真的吵起来了,她们说不定还要说是关心阮芷娘,到时候真正受伤的还是阮芷娘。想到这里,李玉儿扯了个笑:“夫人马上就上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啊,我们就等她来,我们一起走。”那个女人尴尬了一阵,又觉得她是在为阮芷娘担心,算不上背后说闲话,便又恢复了理直气壮:“她对我们田家的女孩儿也多有关照,怎么说我也要陪她一起去拜观音娘娘,求娘娘给夫人送个儿子。”

    没有怼她,她还来劲了!李玉儿冷笑了一声,故意拖长了声音:“夫人有的是钱和闲,可以慢慢在路上逛,你们被这么大几背篼的东西,有时间在路上磨吗?”

    “不就是有几个钱吗?还了不起了啊?!”被李玉儿戳了痛处的妇人立马大吼道。
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这时阮芷娘和程礼才扶着邹大娘气喘吁吁的上来。

    那妇人还要把菜往程家的食铺卖,自然不敢得罪了阮芷娘,只小声哼了几句:“就这个娇弱身体,还想怀孩子?”

    李玉儿没听大她说什么,但看她的表情就知道不是好话,正要再怼过去。阮芷娘就开口了:“玉儿,过来。”

    那个妇人还想再说什么,就被她身边的人拽住了,那人对着阮芷娘陪笑道:“我们要上山卖橘子,就先走了啊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还要休息,就不陪你们了。”阮芷娘仍是温和的点点头。

    见人都走了,阮芷娘才转头问李玉儿道:“刚才她们说了什么?”

    “也没说什么,就是一些嚼舌根的话罢了。”李玉儿不想阮芷娘因为那些人的话怄气。

    阮芷娘知道李玉儿平时行事都很稳重,只有碰到她的事情才会变的尖锐,刚才那几个人一定是在说她的坏话。她把李玉儿拉到身边道:“那些人不值得你去争吵。”

    李玉儿也清楚,可就是忍不住生气。而且她也知道,阮芷娘真的听到了她们的话,还是会忍不住生闷气,所以不能由着她们说。

    ☆、第166章 来信

    爬了一上午的山, 阮芷娘和邹大娘她们早就累的挪不动腿了, 程礼的身体虽然好些, 但也没了多少力气。李玉儿爬山的时候, 一直注意呼吸节奏和爬山的速度, 在加上她每天都要锻炼, 反倒是一群人里最轻松的了。

    “老爷, 夫人, 你们就先在这里歇息吧。我去找方大哥, 再请寺庙里的师傅做一桌素斋。”李玉儿把他们都安排好了才道。

    阮芷娘一直知道李玉儿聪明懂事,但还是忍不住叮嘱道:“去吧,路上也小心点, 不要和别人发生冲突。”

    李玉儿点了点头, 先去请庙里的师傅做素斋,然后就去找方石了。

    阮芷娘和李玉儿她们开始以为山上的地方不大,会很好找人,便没有和方石约定地点。但真正上来了,李玉儿才发现周围一辆车的没有, 李玉儿看到了几个住在通州府里的富贵人家,都没看到她们的马车。

    这些人不可能没带马车, 李玉儿一边想着, 一边寻找眼熟的人, 不久就找到了方大婶。

    “方大娘还在卖水果呢?”李玉儿看着方大婶面前的箩兜里摆着的枣子和石榴问道。

    方大婶刚刚招呼完客人,见到李玉儿一下子就笑了起来:“是呢,今天生意好, 卖了一半多了,现在就等当家再背一背篼上来。”

    “对了,程夫人上来没?”方大婶一边往李玉儿左右打量,一边双手不停的往篮子里装枣子和石榴。

    李玉儿笑着点头道:“她们都上来了,现在在大殿歇息呢,我是去找方石的。”

    “瞧我这记性!忘了跟你们说,到寺庙的路都是石梯,马车和牛车只能停在下面一点的地方。”方大婶往下面指了指,又把手上的篮子塞给李玉儿:“来拿着,我看你们上来的时候也没带水果,这些就给你们解解渴。”

    李玉儿赶紧推辞:“不用了,这是你们要卖的,我怎么好拿。”

    “你知道的就是几棵树上结的,不值什么钱。”方大婶坚决要给。

    李玉儿后退了几步,连连摆手道:“平时没少吃你们家的水果,但今天这个是你们辛辛苦苦从山下背上来的,我不能要。”

    “辛苦什么啊,我和当家的别的没有,力气还是用不完的,这么几个果子不妨事的。”方大婶又快速的追了过来,把篮子往李玉儿手上塞。

    李玉儿还要推辞,就看到方大婶的摊位前又来了几个人开始挑水果:“老板娘这个怎么卖?”

    “别推辞了啊,我过去卖东西了。”方大婶说完就跑回摊位去热情的招呼客人了。

    李玉儿看着忙碌的方大婶,终是没过去打扰她,提着这篮子水果去找方石了。

    有了方大婶的提醒,李玉儿特意站在护栏边上向下看了一下,果然北面石梯下面不远处有一个石砌的平台,上面停满了各种马车牛车。

    李玉儿顺着石梯下去,在那个石坪里找了好一会儿才找到方石。

    “方大哥,上来了很久了吧?上面请寺庙里的师傅准备了素斋,我们上去吧。”

    方石把牛车交给专门保管车辆的和尚后,才跟着李玉儿上去寺庙。

    “你说,车路都通道这里了,为什么上面还留了几十个阶梯让人爬上去啊?”方石见和他们一起往上爬的还有富商贵妇,不由的开口问道。

    李玉儿仰头看了一下上面的寺庙道:“大概是为了让人保持崇敬吧。”

    回到大殿,李玉儿把一篮子水果递给阮芷娘:“夫人,这是方大婶特意挑的。”

    “往天她送水果也就算了,今天怎么还送。”阮芷娘看着每一颗都饱满水润的水果摇了摇头,还是郑重的收了下来,交给朱砂道:“向寺里的小师傅讨点水洗好,我们就分了吃了吧,总不能浪费方大婶的一片心意。”

    “方家人大部分还是不错的。”程礼评价道,起码对比着上午路上碰到的那三个田家人来说是这样。

    大家分食了甘甜的水果,不久就有小沙弥进来通知素斋做好了。

    这桌素菜比较简单,都是些时令蔬菜,一个酱花生米、一个干炸草菇、一个鲜汁南瓜、一个豆腐素烧鸭、一个香菇炒面筋、一个栗子素鸡、一个蒜蓉拌茼蒿。

    虽然知道这些都是素菜,但香味绕鼻,看着又美味可口,翠蒿她们也早就饥肠辘辘,这是都不由自主的开始咽口水了。

    这顿饭大家都吃的分外满足,基本上没有什么残羹剩饭。

    “原来全素菜也这么好吃啊!”翠蒿摸着肚子感概道。

    李玉儿分析完最后一道菜的调料做法后才道:“当然,人家可是做了几十年的素菜,你要是能有那个恒心做几十年的菜,也能有这个手艺的。”

    又休息了一会儿,外面突然传过来一阵整齐的木鱼声音。

    李玉儿正奇怪,阮芷娘道:“大师们又开始诵经了,这次我们不能再错过了。”

    走出斋堂,李玉儿找到一个小沙弥询问。

    “今天是观音法会,师傅们都在观音殿讲经。”小沙弥说完就带着李玉儿她们往观音塔走。

    经过了大雄宝殿,穿过了中院就到了观音殿。

    此时寺院的的主持已经带领着众僧在诵经,一排僧人宝相庄严的坐在前面,整齐的诵经声伴着木鱼醇厚的声音,在空旷的大殿里显得格外空灵圣神。

    陆陆续续进来的信众都默默的在大殿里摆放的蒲团上坐下,也跟着一起诵经。阮芷娘也在最近的一个蒲团上跪下,在香雾中闭目诵经,用最虔诚的心灵祈祷。

    李玉儿看着大殿中央慈悲的观音像,鼻尖的檀香味和耳边的经文声把她的思绪带的格外悠远,像是看到了前世处于忙碌的自己,像是看见了这世幼时处于苦难和迷茫中的自己,这一切似乎都已经远离她了。

    李玉儿很自然的诵起了她所记得的心经,声音汇进了大殿众多声音之中,她也像被人一样虔诚许愿:“愿芷娘和朱叔叔都心想事成;平安喜乐,愿她父亲、大伯大娘、三叔、三婶都平平安安长命百岁;愿世间又有爱她的和她爱的都健康长寿,完事顺意。”

    如果神佛真的有灵,就护佑这些人吧。祈祷之后,李玉儿睁开了眼,此时诵经已经结束了,接下来就是讲经。

    李玉儿了解心经的意思,大师将的也很简单,但她听了之后又有不一样的体会。虽然她做不到五蕴皆空,但心灵也像是被净化过一样,少了很多繁芜的心思。

    法会过后,阮芷娘又捐了一笔香油钱。邹大娘更是把她所有的钱都捐了出去,对着功德箱双手合十喃喃自语道:“一定要保佑小姐得个大胖小子,如果得了孩子一定再捐十倍的香油钱。”

    观音法会完了之后,李玉儿她们又跟着小沙弥在寺庙里逛了一圈,参拜了各个殿堂的菩萨。

    吃了素斋、拜了菩萨、又看了外面一些杂耍,李玉儿她们才意犹未尽的下山了。

    此时天色已经不早了,如果自己靠着两条腿走路,不一定能在天黑之前赶下山,天黑之后路上肯定不安全,李玉儿她们就都坐着牛车回去了。

    一回到家,李玉儿就看到门外停了一匹马,旁边站了一个小厮。程礼见了,立马让方石把人领到跟前询问。

    那小厮对着程礼、阮芷娘和李玉儿行了一礼,就自报家门,原来是朱万斛手下的人。

    “京城来信了,主人让我们赶紧给你送过来。”那小厮恭恭敬敬的递过一封信,行走之间完全没有站了一下午的疲惫。

    程礼接信的动作有几分急切,但他并没有忙着打开信封,而是对那个小厮道:“劳你在外站了这么久,现在就先进屋吃个便饭,在歇息歇息吧。”